本篇文章1771字,读完约4分钟

1978年12月,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大幕。 任何变革都需要突破口。 那个时候,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也需要砍荆棘,随波逐流的“尖兵”。 这个承载着无限期待和荣耀的危机一重落在了深圳的肩上。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破土而出,但在40年间因沧桑巨变而展现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威慑力。

“东方风正劲 深圳再出发”

这是一个被党和人民寄予厚望的城市

1979年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南海边缘画了一个圈”,一年后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祖国南部崛起。 中共十八届大会召开后,习大大总书记离开北京进行考察考察的第一站是深圳,留下殷殷嘱托。 年10月,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主席再次来到深圳,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改革不断、开放不断的信心和决心。

“东方风正劲 深圳再出发”

这是把改革开放基因刻在骨子里的地方

从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经济特区,到20世纪90年代的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世纪90年代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世纪80年代的前海蛇口自由贸易区,再到现在的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都是改革开放催生的、改革开放的

“东方风正劲 深圳再出发”

这是震惊世界人民的巨大变化的样本——

这40年间,深圳从一个不起眼的南方小渔村成长为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经济总量上升至全国第三位、亚洲第五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606元上升到2019年的203489元,超过了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近40年来,深圳以惊人的gdp年均增长率刷新了世界对城市快速发展的想象。 这里发生的一切都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为“深圳奇迹”。

“东方风正劲 深圳再出发”

“深圳奇迹”可以从各种角度解读,但通过对内大刀阔斧的改革提高公司活力,通过对外开放加速经济全球化,无疑是这个城市成功蜕变的秘诀。

- -创新是深圳经济特区“杀出血路”的重要一步。

改革开放初期,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封闭半封闭向全球竞争迈进的过程中,土地、劳动力、住房、外贸、金融等各行业必须突破现有的制度框架,有了不可打破、人倍的创新精神,才能推动经济和公司的快速发展

“东方风正劲 深圳再出发”

回顾40年的快速发展历史表明,深圳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被树立为无数“第一”。 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工资制度,上演第一个土地开采权拍卖,设立第一个外汇调节中心,设立第一家香港外资兴起的材料加工公司,设立第一家保险公司……40多年来,大胆尝试的深圳经济特区背后约有

“东方风正劲 深圳再出发”

虽然每次变革都充满了惊心动魄,但凭借这不可退缩的决心和突破力,深圳不仅探索了“较为有效的市场+有为政府”的快速发展路径,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全国快速发展转型提供了重要样本。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正是凭借这种锐意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深圳才能始终站在风口浪尖上,走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获得一轮奖金。

- -对外开放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就一直在实践的“国家使命”。

20世纪80年代,深圳成为内陆经济与世界经济对接的窗口,在中国经济纳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起到了探索和示范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深圳实践了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增加出口、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特区模式”。

初期,深圳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建设港口、吸引外资、建设保税工业区、开创“三来一补”产业模式,进出口总量一度突破60%。

目前,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7年居内陆大中城市首位。 今年上半年,尽管面临经济衰退的国际经济形势,深圳实现了1.34万亿元的进出口,其中出口额7150.4亿元,取得了今年外贸出口的“一半冠军”,是深圳产业链40年来打造的韧性和弹性。

“东方风正劲 深圳再出发”

目前,国内改革逐渐进入“参与深水区、啃硬骨头”阶段,每进一步都是激流险滩。 外部环境不稳定不明确因素也明显增加,与经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暗流涌动。 中国改革的迅速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 为此,党和国家下放了深圳“高举新时期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任,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新框架

“东方风正劲 深圳再出发”

南海之滨,东风正好强劲。 按照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术部署,砥砺前行,勇往直前,屹立于人前的深圳,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巨大的全球标杆城市。


标题:“东方风正劲 深圳再出发”

地址:http://www.bjzghzbx.com.cn/bftt/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