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度尼西亚原产地电子新闻交换系统”已于10月15日正式运行。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可以实时传输《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中国东盟框架协议》)项的原产地证书和流动说明电子数据。 在这里,双方自由贸易协定下的货物合规通关将更加便利。
印度尼西亚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成员,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原产地电子新闻交换系统投入运行后,双方可以实时传输优惠原产地数据等新闻,进一步促进公司通关便利,确保货物监管有效。
10月15日当天,青岛海关下属黄岛海关对青岛澳门进出口有限企业从印度尼西亚出口的冷库集团颁发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证书。 这是上述系统正式运行后,青岛海关颁发的本项目下首次原产地证书。
“到目前为止,印度尼西亚海关对公司提交的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证书的退还进行了很多咨询。 签证被取消后,需要公司通过国内海关向印度尼西亚海关说明证件真伪等后,再适用优惠的协定税率,这样不仅会增加海外顾客的报关费用,还容易发生拒绝问题。 海外顾客往往把这部分的价格和损失转嫁给我们。 》青岛澳洲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员姚林坤表示,“实时交换原产地电子新闻后,不再凭证件真伪进行退证照会,外贸人的内心更加平静。”
在进口方面,公司也可以享受便利。 中艺编织物进出口有限企业港务部经理刘晓晔告诉记者,企业长期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椰子壳纤维。 “在电子新闻交换系统运行之前,海外顾客需要寄送纸质原产地证书,在企业、货代、报关员之间进行交流和传播。 原产地证明文件的准备时间约为一周左右,也需要相应地支付国际间的房屋使用费。 电子新闻上网后,公司无需海外顾客邮寄原产地证书,只需输入原产地证书编号即可享受关税优惠。 节省时间、劳力和成本。 ”
不仅如此,电子互联网还让公司享受原产地证书零备,节约快递费用,还解决了证件邮寄丢失、延误、境外发证不规范导致货物滞港等一系列问题。
据统计,今年三季度,青岛海关共向印尼发放1.52万批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中国—东盟自贸协定进出口货物价值100亿7500万元,在中国和印尼进口报关环节,因税减而达到7亿4300万元
标题:“数据实时传输为通关惠企再提速”
地址:http://www.bjzghzbx.com.cn/bftt/2901.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