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荒”变成“稻蟹乡”
--资源枯竭型城市盘锦的乡村振兴之路
□曹智陈梦阳孙仁斌白涌泉
当时的“南大荒”、现在的“南大仓”以前的盐碱地、现在的“稻蟹乡”。 资源枯竭型城市辽宁省盘锦正在全力推进城市转型,农村振兴之路悄然稳定。
盛夏的锦缎,乡村就像五颜六色的调色板。 就像一条160多万亩水田蔓延的绿色地毯,在红碱蓬草绵延的海岸线上涂上了“腮红”。 黛瓦白璧的民居、碧波茫茫的辽河、一望无际的芦苇摇曳……映入眼帘的这幅美丽画卷,反映出了《南大仓》的小康故事。
“稻蟹乡”的丰年
太阳像火一样,稻田里天空闪耀,万物闪耀。
田埂上,像纽扣一样大的螃蟹在吐着泡泡。 盘山县胡家镇的农民张海涛穿着雨靴,在稻田里调查了水稻和河蟹的生长情况。 听到脚步声,螃蟹们“嗖”地躲到了稻田里面。
“今年稻子长得很好,螃蟹也没有任何缺点,正等待着秋天的收获! ’张海涛眼中充满了自信和期待。
49岁的张海涛种植300亩稻蟹田,在水田里养殖螃蟹,种稻子培育螃蟹是没错的。 “水稻亩产1300斤左右,河蟹亩产30至50斤,亩产达到3000元左右。 ’张海涛介绍说。 种植了近30年稻蟹田的农民,现在已经注册为自己的企业,除了销售自己田里生产的米和蟹外,还大量收购、统一加工、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
想起年轻时的生活,张海涛感慨万千。 “那时,生活太困难了。 我和媳妇只用150元就开始在市场卖鱼了。 和现在相比,一个在泥土里,一个在天空里! ”
自1984年建市以来,36年的光阴目睹了盘锦这座城市的兴起和巨大变化。 锦为油而建,为油而兴起,但这也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 由于土地的盐碱含量高,这里曾经是全国闻名的“南大荒”。 多年来,当地通过排盐降碱、改土养肥等修复措施,盐碱地逐渐成为高产良田。
在盘锦光合蟹业有限企业的实验室里,公司负责人李晓东率领他的科研团队进行着科技攻关。 55岁的李晓东是锦稻田养蟹模式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30多年来,他的科研团队突破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河蟹土池生态育苗等技术难关,开创了“企业+农户+基地+服务站”的经营模式,带领当地数万农户增收。
在企业展览室,李晓东向记者说明了在稻田养螃蟹的好处。 河蟹在田里除草、松土、除虫,排泄物变成水稻肥料,减少了农药、化肥的采用。 稻田为螃蟹提供了摄食、栖息的条件,节约了养殖水面。
目前,该技术在全国宣传推广,种植面积超过数千亩,累计为农民增收超过500亿元。
“我们锦上添花过去被称为‘南大荒’,但是时代不同了,只要致力于科技创新,南大荒也完全可以成为‘南大仓’! ’李晓东感慨地说。
目前,锦水稻种植面积已有160多万亩,均为盐碱地改良而成。 河蟹养殖面积170.5万亩,河蟹年产量7.5万吨。
“盘锦米和盘锦河蟹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闻名全国,盘锦还是‘中国生态米之乡’、‘中国北方粮食城’、‘中国河蟹第一市’……”说起盘锦的农业、农村、农民,盘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昕非常自豪。
好的山水吸引着美丽的乡愁
在“遇稻”咖啡馆,音乐舒缓,灯光柔和,服务员李晓舒在为客人煮咖啡。 窗外飘着水果,蝉鸣,位于盘锦市大洼区荣兴村稻作人民俗村的这家咖啡店,显得有些祥和。
“我本来在市内的咖啡店工作。 ’李晓舒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但是,我喜欢乡下的安静。 这里离市区不远,收入也不错。 两年前,我和恋人商量过,一起来到村子里工作。 ”
稻作人民俗村每年接待10万多名游客,安置当地数百名村民就业,年被认定为3a级国家景区的今年7月,在文化旅游部公示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点村中荣兴村出名。
像兴村这样美丽的乡村在盘锦还有很多。 暑假来了,盘锦市大洼区新立镇杨家村越来越热闹了。 从城里来的游客中有在菜园里摘新鲜蔬菜的,也有拿出手机不断对着村民们宅邸的田园拍照的。 送客后,村民张桂文对记者说:“本来村子就很脏,村里的人设法出去了。 这几年村子的环境变好了,天南海北的游客把我们当做景点。 ”
近年来,盘锦市以“改善农村环境,建设农村宜居村庄”为核心,在全市所有建设村庄同时推进绿化、畅通、碧水等工程,提高了美丽的农村建设质量,农村生活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丽的农村建设实现了盘锦富足后的美丽,为整个当地的旅游拓展了快速发展空之间。 2019年,全市乡村民宿2000多家,床位8000多张,“民宿+n”产业模式逐渐壮大,石庙子村、大堡子村、胜村被评为国家级美丽宜居村,杨家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村,南锅。
鼓足干劲和干劲
晚上6点20分,57岁的村民刘元玲带着舞蹈服来到村委会门前的广场。 音乐准时响起,刘元玲和其他村民换上衣服,踩着节拍,跳广场舞。
400平方米以上的广场很热闹。 30多人的广场舞队翩翩起舞,在旁边的两个篮球台上,少年们挥汗如雨地运球飞行。 在大树下乘凉的村民有三三两个人,推着零食饮料的小贩也来了热闹……盘锦市大洼区大堡子村的夏夜开始了。
伯格村不仅有小镇常见的广场舞、超市、浴缸,还有4g通信网络、新能源车充电站、村镇银行……小镇人民的便利和时髦,伯格村几乎都有。
民房鳞次栉比,村道静静弯曲。 穿过稻田,看到25岁的郭佳明在自己家的蔬菜大棚里调整5g设备。 远程监控这种病虫害和土壤温湿度的设备已经成为他不可缺少的帮手。 进入今年以来,他通过试水“直播自带商品”,成功销售了数万斤盐碱地柿子。
这一年从沈阳农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在外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选择了回村创业,不仅研究改良了盐碱地番茄的栽培技术,还带领100多个蔬菜农户成立了合作社,建设150个大棚,免费提供技术培训。 合作社成员一年增收500多万元。 “我认为我的事业应该在农村。 现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很完善,新技术也有有用的地方。 用科学技术种田,可以让村民们致富。 这样,农村就更有希望了。 ”郭佳明说。
作为辽宁省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市和宜居农村建设试点市,盘锦市从年开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市农村新建4300公里黑色路面。 取缔院外旱冰,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在90%以上; 农村全天候供水覆盖率为100%; 吸引有实力的燃气公司在农村推进燃气工程,确保100%的燃气管网覆盖率。
“现在很多城市人都想住在我们村里,但我们农民也没想到城市人会过着羡慕的生活! ”大堡子村支书罗迪自豪地表示,未来村还将建设现代农村摄影基地和网红培育基地。
“美化乡村,丰富家乡人民,是锦都市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未来,村民们的生活会更好! ”盘锦市委书记付忠伟说。
标题:““南大荒”变“稻蟹乡””
地址:http://www.bjzghzbx.com.cn/bftt/1713.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