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35字,读完约9分钟

美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目前仍不可动摇,但目前各国“去美元化”的动能正在提高,这将导致美国政府融资难度长期上升,美元指数下降。 其他经济板块做好准备后首先要修炼内功,夯实自身的经济金融实力。

本刊特约作者胡珊珊/文

根据imf的定义,“美元化”是指一国居民采用外国货币(主要是美元)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储存和评估单位的现象。 这在低收入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广泛存在。 因此,“脱美元化”是相反的过程。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此前的经济金融危机或多或少地冲击了国际货币体系,在此期间发生了多次阶段性的“去美元化”。 最近,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和其他一些国家致力于创造和采用非美元货币交易,建立独立的支付体系。 新的阶段性的“脱美元化”开始了。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美元主导地位的形成

1944年,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80%的世界黄金储备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全球美元体系应运而生。 随着1947年美国启动马歇尔计划,美元国际化进一步加强。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为了维持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高军费,大量发行美元,导致美元大幅贬值。 持有美元的国家为了赔钱,开始用美元向美国买入黄金。 这导致了美国黄金储备的大量流失,进一步加剧了美元贬值,使得美国国内的黄金储备无法支撑锚定黄金的发行方式。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制宣布崩溃。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为了维持美元的核心货币地位,20世纪70年代,美国又确立了“石油美元计价体系”,美国通过调控石油交易的方法巩固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1999年,欧元诞生,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地位一度迅速上升。 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随后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欧洲经济受挫,欧元区国家统一的货币与独立的财政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因此,在美国统治国际石油系统的大环境中,欧元作为世界第二大货币,依然难以撼动美元的地位。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美元仍占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

从许多角度来看,美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仍然没有动摇。 从年数据来看,62%的国际债务证券发行、49%的全部债务证券发行、56%的跨境贷款均为以美元计价的日均5万亿美元交易量的外国汇市,44%与美元交易相关; 跨境支付方面,40%选择以美元交易的全球1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63%,即6.28万亿美元为美元储备。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同时,近年来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明显削弱。 一是从价值尺度功能来看,美元仍是第一大锚定货币。 根据imf的分类,目前事实上有固定汇率或受控浮动汇率安排的82个国家中,约有一半国家以美元为主要固定货币,固定欧元的有25个。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二是从支付功能来看,美元仍是主导交易和结算货币。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 bis )每三年公布的《央行调查》数据,2001年,美元交易日均外汇交易规模稳定在44%左右,第二大货币欧元交易量从年的19.5%降至年的15.6%。 另外,全球同业银行金融通讯协会( swfit )的数据显示,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市场份额前一年达到高峰,超过45%,最新数据为42%,尽管下跌,但仍是跨境支付的最佳货币。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三是从融资功能来看,在国际贷款市场上,美元债券和美元贷款所占比例持续扩大。 2004年,在国际债市上,美元债券所占比例不到44%,但年美元债券所占比例达到62.2%。 美元债券占有率的扩大伴随着欧元、日元和其他货币债券占有率的全面萎缩。 另外,在跨境贷款中,美元贷款所占比例也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其比例稳定在50%以上。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四、从储备功能来看,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比其他币种的特征依然明显。 美元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在2001年达到了近73%的历史高位,之后逐渐下跌。 最新数据显示,美元在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降至不到62%,但规模排名第二的欧元比例仅为20%。 年,人民币放入sdr货币篮子后,其作为存款货币的地位有所上升,但目前仍在1.8%左右。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目前,“远离美元”的动能持续增加

目前,尽管国际货币体系没有明显变化,但美元仍占核心地位,挑战美元霸权,新的货币存款出现的条件目前尚不成熟。 但是,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不断高涨,加上美国利用其霸权地位的对外制裁增加,金融危机后,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大幅加强,以新兴市场国家为首的经济板块资本流动紊乱更加频繁,各经济板块“脱钩”。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第一,“石油非美元化”框架首次出现。 伊朗2011年推出以欧元、伊朗里亚尔和其他篮子货币为结算货币的国际原油交易所2011年11月,俄罗斯在圣彼得堡国际商品交易所推出乌拉尔原油期货,在卢布计价的2011年3月,中国原油期货正式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第二,主要债权国开始减持美元债券。 在22万亿美元规模的美国国债市场中,约3成由外国投资者持有。 但是,最近,包括中国、日本、俄罗斯、德国在内的世界10多个国家减少了美国国债。 具体数字显示,截至年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1.22万亿美元,比去年峰值1.20万亿美元减少近2000亿美元。 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为1兆2000亿美元,比去年的峰值减少了2000亿美元。 俄罗斯迅速削减年度国债首付,从1057亿美元减少到132亿美元。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第三,美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份额逐渐下降,黄金在全球官方储备中的份额迅速上升。 在确认币种的世界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73%下降到了年9月的不到62%。 在此期间,首先欧元份额上升,但随后欧洲索布林危机爆发后,欧元份额迅速削减。 近年来,由于各国央行希望在低利率环境下提高投资组合收益,其他货币在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逐渐上升。 另外,2009年以后,世界央行持有的黄金储备迅速增加,年,世界央行增收黄金储备651.5吨,位居创纪录的第二位,因此净购买规模是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制崩溃后的最高水平。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第四,欧洲已经着手启动独立于美元的结算系统。 美国恢复对伊朗金融、汽车等的一系列制裁后,欧盟为了保护在伊朗境内运营的欧盟企业免受美国制裁,正面发布了《阻断法令》的更新,成为了促进与伊朗合法金融交易的新支付渠道——特殊目的工具“special purpurpu” 这表明欧盟为长期脱离美元体系,增加金融自主权做好了战术准备。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脱美元化”会带来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

历史经验表明,一种货币的主导地位不变。 逐渐减少美国国债、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加快本币国际化,将打破美元“一家独立”的局面。 在目前的背景下,动摇美元的主导地位并不容易,但在政治博弈下,“远离美元”将逐渐成为新的趋势。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脱美元化”将提高美国融资价格,提高美国政府融资难度。 由于美国国债市场的深度和优越的流动性,加上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美国国债是全球1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配置的首选。 受此影响,美国政府可以享受较低的融资价格。 在“去美元化”的趋势下,全球央行配置其他资产的意愿高涨,对美国国债的诉求相应减少,美国国债收益率强势上升,美国政府融资难度直接提高,从而无法维持美国的财政赤字规模,带来长期的财政紧缩压力。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脱美元化”突出了美国国内储蓄不足的问题,会带来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 美国国内的诉求长期大于供给,经常账户持续赤字,长期依赖海外储蓄来弥补国内储蓄的不足。 “脱美元化”的过程直接导致外部储蓄减少,美国经济增长依赖国内储蓄,加剧国内诉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长时间的诉求比供给更能提高美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带来长时间的通货膨胀压力。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去美元化”会给一些金融资产的解体框架带来变化。 以原油价格为例,2005年前后,油价上涨,美元开始出现疲软的格局,这种关联性在2006-年和—年之间尤为明显。 除了供求因素的影响,美元作为第一评估和结算货币,币值波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石油美元”地位减弱,“石油欧元”、“石油人民币”崛起,未来油价分解将越来越需要考虑欧元、人民币的币值波动。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脱美元化”使美元指数呈趋势下降,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主导地位支撑着美元的价值。 因此,当“脱美元化”成为趋势时,美元资产将逐渐抛售,美元价格也将相应下降。 而且,“脱美元化”的过程必然会导致另一种货币走向主要货币存款地位的过程,该货币将面临长期的升值压力。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面对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冲突和矛盾、长期的国际债务问题、屡屡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始终是问题中的义不容辞。 但是,“脱美元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经济金融结构将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只有用未雨绸缪抢在前面,才能掌握主动权。 但是,目前任何盲目“远离美元”的措施都为时过早,合理处理这一现象,夯实自身实力是根本的重要课题。

“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作者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 601939 )金融市场部,本文仅是代表个人观点

这篇文章最先在微信公众平台——证券市场周刊上发表。 文案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搜狐网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行承担。

标题:“新一轮阶段性“去美元化”再度开启”

地址:http://www.bjzghzbx.com.cn/bftt/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