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1字,读完约3分钟

铜鼓的声音小康[/s2/]

(/S2 )---从山上出来的白裤子瑶(/S2 ( ) )。

从保护深山到搬到城镇社区,从住破旧的房子到住全新的大楼,从喝水困难到使用自来水……最近,记者重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白裤子瑶居住区,当地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打鼓,抽陀螺,载歌载舞,表达了摆脱贫困的喜悦。

“铜鼓声声话小康”

作为瑶族的支系之一,白裤子瑶因男性穿着膝盖白裤子而得名。 由于民族残存完备,白裤子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过去,白裤子瑶大众大多住在深山里,生存条件非常差,曾经处于很深的贫困状态。 “十二五”期间,南丹县白裤瑶贫困人口2万7000多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一半以上。

“铜鼓声声话小康”

新的脱贫攻防战开始以来,南丹县很容易就把扶贫转移作为白裤子瑶群众脱贫的重要措施。 年6月,在当地启动“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集中安置项目,建设里湖王尚、八圩社区、八圩瑶寨3个集中安置点,共安置白裤瑶群众2471户约1.35万人。 春节前后,白裤子瑶大众纷纷搬进新居。

“铜鼓声声话小康”

在南丹县的“千家瑶寨·万家瑶乡”,为容易搬迁的扶贫设立了波德努社区。 搬迁后的家黎仁说,搬迁后,家人住在新家,喝自来水,给孩子上学和老人看病非常方便。 黎仁才再次“捞取”工匠技能,为铜鼓配音和扩音制作风桶,去年销售50多只,收入2万多。 “现在用自己的技术赚钱,一步步创造更好的生活。 ’黎仁才说,自去年以来,他的恋人在社区做清洁工,每月收入约1500元。

“铜鼓声声话小康”

大众搬迁入住后,设立据点设立社区党支部,组成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 社区周边有幼儿园、小学、卫生院、农贸市场、派出所等服务设施。 在当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导作用,帮助群众处理矛盾纠纷等难题。

“铜鼓声声话小康”

47岁的搬家家何明芳回忆说,过去长期住在破旧的茅草屋里,在石头缝里种玉米,生活很贫困。 搬迁后,他们一家住了100平方米以上的新房。 他去年去广东五金厂打工,年收入数万元。 “我们搬家后家里关心的事情,政府会应对,帮助我们很好地融入新的生活。 安置点是大家温暖的家! ”

“铜鼓声声话小康”

南丹县利用白裤瑶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贵州荔波县毗邻小七孔景区的地缘特征,建设白裤瑶乡景区。 南丹县里湖瑶族乡轮努社区第一书记黎夏表示,众多搬迁户积极参加民俗展会等,通过多种因素进行入股分红,实现了家门口的创收。

“铜鼓声声话小康”

在白裤子瑶居住区,铜鼓是财富的象征。 近年来,许多家庭购买铜鼓,每次过年或迎接宾客时都敲击铜鼓。 黎政军表示,目前,仅里湖瑶族乡的群众就收藏了上千面铜鼓,近几年来购买铜鼓的家庭越来越多,“这象征着白裤子瑶族群众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铜鼓声声话小康”

“摆脱贫困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更加巩固脱贫成果,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力。 关于下一步的工作,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黎夏说。


标题:“铜鼓声声话小康”

地址:http://www.bjzghzbx.com.cn/bftt/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