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进军苏州地区,发出企业新信号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地区成立一周年媒体报道记录文学
8月19日上午,“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媒体游”第二站来到现代化与古韵并存的城市苏州。
2019年9月1日正式挂牌以来,苏州FTA多次反复“起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精心绘制细密画,创新展示了新的高度。 在制度创新方面,47个支持领域快速发展的政策文件相继发布的涉及各行业创新措施的130多个项目创新性强,形成了公司效益广泛、可复制宣传的制度创新成果实例62个,省级以上“初创率”达到60%, 其中2个项目实例被评为国务院“最佳实践实例”,7个项目实例上报商务部,7个项目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宣传,7个项目“创新实践实例”在全省示范借鉴。 开放型经济方面,片区新建外资公司近200家,实际聘用外资11.36亿美元,新增境外投资机构62家,中方协议投资额5.5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4091.68亿元。 各项指标稳居全省自贸区首位,在全国新建自贸区中名列前茅,率先建设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先行区、营商环境优化体验区、实体经济创新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与高度化示范区。
“关助融”支持公司的安心融资
今年,受疫情影响,大量外贸公司订单锐减。 这些公司一般存在固定资产少、风险判断点数低等情况,向银行申请融资时经常遇到融资难、额度少等难题。 为此,苏州FTA联合海关大胆改革,打破部门壁垒,利用海关掌握的贸易数据为银行提供公司运行情况准确的“图像”,提出了“关助融”的创新措施。
“关助融”措施是团地税机关牵头,园区管委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共同为缓解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融资高”难题提出的惠企创新措施。 通过这个项目,进出口公司将海关进出口信用数据引入金融机构信用评估,符合可以获得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额度增加的条件时,地方政府将进一步给予适当的补贴。
“关助融”是苏州FTA前七项创新措施之一,是金融支持FTA建设、促进公司快速发展的制度创新的典型例子。 目前已有63家小额外贸公司获得贷款信用额度30亿元。
“十年磨一剑”苏州全力打造“中国药谷”
今年4月召开的苏州生物医药快速发展大会确定苏州借鉴“波士顿经验”,到2030年生物医药公司将超过万家,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药谷”。
在国内很多地区,“不过三五年”的生物医药产业,在苏州埋头于“十年磨一次剑”的计划。 2019年,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术性新兴产业集群,在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快速发展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与拆解报告》中,苏州工业园区位居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全国第一批。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区域管理委员会主任丁新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管委会主任丁新告诉记者,苏州片区将生物医药建设为“一号产业”,积极开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助力产业快速发展。 其中,全国首个进口研发(测试)通过未注册的医疗器械分级管理,构建智能物流服务平台,这两项创新被评为国务院“最佳实践案例”。
年,生物医药巨头罗什正式在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约4亿8000万瑞士法郎(约35亿元人民币),并投入生产运营。 据悉,苏州生产基地是罗氏诊断全球第八大生产基地,亚太地区首次可持续、稳定地向中国及亚太地区实验室、医院和医生办公室提供100多种高质量生化和免疫及组织诊断检测和产品。
罗氏诊断亚太生产基地总经理马凯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医疗公司,罗氏诊断在项目投资选址上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判断。 苏州有良好的国际化经营环境,人才辈出,这些都是罗氏“筑巢”苏州的关键。
罗先生被诊断为亚太生产基地总经理马凯
标题:“乘势而上 苏州片区释放助企新信号”
地址:http://www.bjzghzbx.com.cn/bftt/367.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