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4字,读完约4分钟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脱贫之要。 对于贫困地区的女性来说,告别父母,放下孩子,离开熟悉的家乡,接受完全陌生的家政知识培训,进入另一个家庭,每一步都像“大山”一样。 结果,很多政治扶贫项目的人才流失率增高,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家政扶贫的效果也大幅减少。

“家政扶贫需要“绣花针”精神”

因此,对于开展家政扶贫的政府、公司、机构来说,需要在家政人员的招聘、培训、面试、就业全过程中发扬“绣球花”精神,深入工作,一针一线地处理好每一个。

最近,在荷兰皇家菲律宾、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家政技能定点扶贫研讨会上,参加会议的专家、家政公司、培训机构就家政扶贫精细化管理、职业化的快速发展路径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家政业拥有扶贫“基因”

“今年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的第31年。 我们用许多方法探索产业扶贫模式,认为只有通过产业扶贫,扶贫业才能持续下去。 但是,我们在乡下做产业扶贫事业的项目时,建立了20年的扶贫模式,直到最近的七八年才走出了一条路。 在这20年间,我们的规模有多大? 我们现在建立了100个村庄,100个合作社。 当然之前都失败了。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全奎介绍如下。

“家政扶贫需要“绣花针”精神”

通过这个例子,他向参加者证明了产业扶贫事业的项目带来的精准脱贫的难度。 在他看来,家政扶贫在提高技能、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先天特点,扶贫效果准确。

“如果掌握家政专业技能,这些贫困地区的女性就能够实现稳定的就业,就业后收入上升非常明显,因此这是高水平的就业。 ”他说。 “而且,在其他领域,妇女可能是弱势群体。 例如,在建筑业不如男性,但家政业女性比男性更有特点。 ”

“家政扶贫需要“绣花针”精神”

着眼家政业精准扶贫的特点,年,中国扶贫基金会、荷兰皇家菲仕兰联合启动“爱的月嫂”项目。 为来自贫困地区的妇女开展家政,特别是新生儿家庭护理的专业培训,目的是支持她们就业。 项目至今共进行了4期,已累计招募和培训1220多名贫困地区妇女,成为专业妻子儿女妻子,实现100%就业,上岗月收入增长3倍左右。

“家政扶贫需要“绣花针”精神”

“爱月嫂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已经送了200多人到北京接受训练。 基本上是训练一个身体,就业一个身体,摆脱一个家庭。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任李红梅介绍如下。

精细化扶贫需要协同力

为了提高扶贫效果,项目实施以来,在各个环节做了充分的学习,帮助贫困家庭妇女顺利完成了培训,实现了就业,稳定了就业。

“我们的员工深入甘肃渭源、贵州习水、安徽临泉等地区,与贫困妇女密切交流,了解家庭背景。 向她们介绍项目文案后,确认她们有坚强的意志出去。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丁亚冬说。

随着项目的持续开展和持续深入,菲仕兰和中国扶贫基金注重沉淀的经验,迅速发现内在的社会诉求,不断迎合趋势升级项目创新,以职业化和专业化不断助力爱媳妇。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有1000万多名新米妈妈,其中60 %~80 %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20%迅速发展为临床抑郁症。

据此,今年的项目再次升级,为爱月嫂的训练添加了代码。 对比产后心理问题频发的社会现象,增设“应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等专业系统课程培训,提高月嫂综合服务质量和专业化竞争力。

“国庆节期间,姐姐的孩子刚搬到新家,去了他家之后,发现家里到处都是智能家居。 ”荷兰皇家菲律宾高级副总裁杨国超说。 据此,他对项目未来的计划有了新的想法。 “在培训中,结合生育主力90后的习性,根据新一代家庭的诉求,增加智能化、互联网化的相关技能培训,了解雇主群体的想法,也有利于自己的家庭。 ”

“家政扶贫需要“绣花针”精神”

作为项目的合作者,北京市家政协会会长、北京爱机养老科技快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会长穆丽杰介绍了爱机在稳定就业方面的努力。 “稳定就业是帮助家政业持续跟上时代进步的一个因素。 目前,列侬正致力于稳定就业。 通过“家政+数据+互联网”让家政人员的新闻全部入住,通过手机APP制作她们的整体文件,统一跟踪管理。 并且及时处理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家政人员未来的成长。 ”

“家政扶贫需要“绣花针”精神”


标题:“家政扶贫需要“绣花针”精神”

地址:http://www.bjzghzbx.com.cn/bftt/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