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4字,读完约4分钟
各国的制造业需要检测认证,对制造公司来说,检测认证是其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不可缺少的一环。
1979年至1991年,中国内陆沿海地区的制造公司从香港接受纺织、玩具、钟表、电子、小型家电等轻工产品的加工制造。 1992年至2001年间,来自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的电子、通信、计算机产业的低端加工和组装业占据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潮流。
但是,当时要加工和出口制造业产品并不容易,需要通过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 这是柔软的“绿色壁垒”。 国际知名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在这种背景下相继进入中国。
检测领域最早进入中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 当时,国务院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多次发表意见,鼓励外资检验认证机构进入中国。 ul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相关机构之一。
作为北美地区乃至全球知名的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ul认证是当时中国沿海地区迅速兴起的材料加工进入中国产品国际市场的重要一环。
1980年,当时的广东商检局机电处致函国家商检局,报告称,几个地方公司因国际机构认证不足,阻碍了向北美市场的出口。 除此之外,深圳、东莞、中山、惠州等地也在此后不久向广东商检局咨询,了解有关ul认证申请的情况。
为此,从当年4月至10月,广东商检局与相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的信息表达协调工作。 到11月,双方终于达成一致,一个中美在检测认证行业的合作正式开始。 越秀电线厂成为迄今可以查询到的最早的ul的中国顾客。 此后,ul认证伴随着中国制造公司向北美市场出口的历史。
周威方面指出,ul的认证标志是这些公司进入北美市场的“敲门砖”,许多海外采购商强制要求制造商必须通过ul的测试才能发货。 另一方面,北美的客户重视产品的安全性,在选择商品时要确认是否有第三方的认证标志。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多层次、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时期,为外资公司提供的商业环境也越来越好。 从周威方面看,中国基础设施成熟,产业体系和设施体系非常完善,各地区人力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多便利,可以更自由地选择投资目的地。
2003年,ul和中国检测认证集团( ccic )成立合资企业苏州ul美华认证有限企业( ul-ccic ),意味着外资投资地不再集中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为之后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中国公司对国际标准的认识也在改变,逐渐认识到认证对推进产品出口和企业品牌建设的积极作用。 周威方认为,这是ul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契机。 他说,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如何能更好、更快、更全面地帮助这些中国公司,这是ul最考虑的问题,也是ul逐步加强中国市场的原因。
这几个可以从ul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中知道一点。 2009年,大中华地区规模最大的光伏实验室ul“光伏卓越技术中心”在苏州成立。 年,在ul旗舰级实验室苏州绿色高科技运营中心正式全面启动的一年,ul高科技检测实验室在松山湖投入运营的2019年8月,ul成立了中国投资企业。
然后,中国制造业迎来了新的产业升级。 从原来只依靠价格的特点参加竞争,到大力研发,进行技术革新,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 制造业进入了以创新为主的阶段。 目前,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已经主导了中国的出口。 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0%,常规贸易比重达57.8%。
在中国制造逐步做大做强、转型的过程中,ul企业也在紧密应对产业升级,与时俱进。 ul目前提供的服务不仅局限于之前流传的安全认证范畴,还涵盖性能测试、全球市场准入、化学品合规与ehs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软件、在线培训等多个行业,为公司提供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周威方表示,这主要是制造业转型覆盖面太广所致。 以生产为例,公司原本是生产制造,现在转向“质量造”和“智慧造”。 在这个变革过程中,不再是生产本身的问题,而是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关。 在产品设计阶段了解用户市场诉求,在研发阶段仔细判断供应链风险,产品售后服务进行跟踪检测,每一步对公司都非常重要。
“当产业转型从原来的生产制造变成质量制造、智慧制造时,那是向整个产业链的转型,而不是只有某一个生产环节的转型。 ’周威方强调。
标题:“见证中国制造业崛起之路”
地址:http://www.bjzghzbx.com.cn/bftt/9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