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3字,读完约4分钟

“校园贷款注销”、“培训贷款”、“创业贷款”……今年上半年,“校园贷款”相关的诈骗频发。 “校园贷款”市场本来就存在融资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身份审查形式相似、合同新闻不透明、风险提示不充分等问题,但非法融资机构最近又出台了“新手段”,引发了“校园贷款”。 中国客户协会日前发布费用警告,警告客户警惕各种不良“校园贷款”的陷阱。

“骗局翻新 不良“校园贷”竟成“校园害””

“校园贷的注销”: 借注销的名义撒谎

年10月8日,江苏扬州的陈先生突然接到一个自称为贷款企业客服的电话,说陈先生大学时借的9000元的“校园贷款”还没有还。 小陈上学期间没有借过校园贷款,但对方提供的个人信息新闻一点也不差。 在对方指导下,陈先生向许多APP申请融资,最终共申请3笔65000元的融资。 之后,根据对方要求,将贷款分别转入3个陌生个人账户。 陈先生按要求操作后,对方要求他删除所有下载的APP。 此时,陈先生意识到事情不对劲,连忙逐一核对以前贷款的APP,结果发现下午损失了6万多元。

“骗局翻新 不良“校园贷”竟成“校园害””

据相关研究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网络贷款诈骗负面舆论新闻共计28.8万多条,其中“注销校园贷款”相关诈骗近9.3万条,占32.14%。

据中消协介绍,“校园贷注销”诈骗方法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注册了网贷平台账户或有注销记录的,骗子表示:“需要通过国家相关政策协助注销账户。 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影响个人的征信”。 二是与没有网贷平台账户或贷款记录的情况相比,骗子说:“你的身份新闻被盗用并注册了网贷账户。 需要协助注销。 否则,将影响个人的登记”。

“骗局翻新 不良“校园贷”竟成“校园害””

“套期保值”: 贷款偿还容易变得困难

李先生想买最新的手机,找到了qq集团转发的广告——企业网上贷款平台。 提供相关资料后,顺利办理了5000元贷款。 由于李先生未能按期归还贷款,利息越来越高,短短六个月就从5000元增加到了十几万元。 因为害怕,小李瞒着所有人,威胁短信不断出现在家人和朋友的手机上,被刷在房子前面,写了“欠债还钱,天理不容”的字句。 最终,李先生决定在父母的帮助下报警。 根据公安机关的调查,该企业在一年内“套路”了700多名大学生。

“骗局翻新 不良“校园贷”竟成“校园害””

中消协表示,“套贷”通常在微信、qq、微博等学生经常采用的社会交流媒体和校园学生集中区发布小广告,宣布“无门槛、零利率、无担保”,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如果学生“被卡住”,这些非法贷款公司会迅速为学生办理贷款,通过设置合同陷阱、发放远远高于贷款金额的借条、故意让学生逾期等方式“一步一步”。

“骗局翻新 不良“校园贷”竟成“校园害””

如果借钱的学生无力偿还,贷款公司会主动介绍另一家贷款企业,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偿还,让学生们的债务越来越大。 或者通过电话威胁、窃听等方式暴力催债。 “套贷”严重威胁大学生及其家属的人身财产安全,也可能导致大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等悲剧。

“骗局翻新 不良“校园贷”竟成“校园害””

“培训信贷”“创业信贷”: 背心层出不穷

由于国家大力整顿不良“学资贷款”,一些非法机构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取缔,改变了面貌,打着“培训贷款”、“创业贷款”、“就业贷款”、“毕业贷款”等旗号,进行更加隐蔽的营销 虽然有一部分披着商品房、贷款超市等“马甲”进行掩护,但本质上仍然是糟糕的“校园贷款”陷阱。

“骗局翻新 不良“校园贷”竟成“校园害””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和非法集资工作指导小组在去年6月开展的反非法集资推广月活动中明确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非法教育机构大多以就业讲座、代理招聘等名义进入校园进行推广活动,面试和职业评估中以“事业能力不足”为理由,要求在应聘学生前进行“贷款培训”。 以“培训后可以到企业或企业,甚至合作公司工作”、“100%安排就业岗位”、“贷款免手续费、免利息、首付0”等借口欺骗学生,与指定的第三方贷款平台签订“培训贷款”合同。

“骗局翻新 不良“校园贷”竟成“校园害””

在此期间,这些非法机构故意模糊自己的经营范围,进行夸大、虚假的推广,隐瞒贷款风险,甚至与第三方贷款平台合作,违反无还款能力的学生进行贷款,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就业,背负高额债务。


标题:“骗局翻新 不良“校园贷”竟成“校园害”

地址:http://www.bjzghzbx.com.cn/bftt/5401.html